强奷漂亮老师完整版,亚洲全网最大AV网,胖女人av,欧美人妖交,真实男女无遮无挡视频免费,久久国产福利国产秒拍飘飘网,97影院九七影院理论片在线观看

最新公告: 熱烈祝賀漳州市海川貿易有限公司網站正式開通?。?/a>|
詳細內容
化學事故及防護常識
  化學實驗室是提供化學實驗條件及其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場所。其內有大量的儀器:鐵架臺、石棉網、酒精燈、燒杯、試管、集氣瓶、橡皮塞、試劑瓶、研缽等實驗工具.通常會配有化學藥品柜,藥柜里面有常用的化學藥品,比如:五水硫酸銅(CuS由于人為或自然的原因,引起化學危險和泄漏,污染,爆炸,造成損害的事故叫化學事故.
(一) 化學危險品可能引起的傷害
1, 刺激眼睛--流淚致盲
2, 灼傷皮膚--潰瘍糜爛
3, 損傷呼吸道--胸悶窒息
4, 麻痹神經--頭暈昏迷
5, 燃燒爆炸--物毀人亡
(二) 防止化學事故
1, 了解化學危險品特性,不盲目操作,不違章使用.
2, 妥善保管好化學危險品.
3, 嚴防室內積聚高濃度易爆易燃氣體.
(三) 防護器材
1, 制式器材:隔絕式和過濾過防毒面具,防毒衣.
2, 簡易器材:濕毛巾,濕口罩,雨衣,雨靴等.
(四) 事故現(xiàn)場應急措施
1, 向側風或側上風方向迅速撤離.
2, 離開毒區(qū)后脫去污染衣物及時洗消.
3, 必要時到醫(yī)療部門檢查或診治.
常用危險化學品貯存通則
一.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常用化學危險品(以下簡稱化學危險品)貯存的基本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常用化學危險品(以下簡稱化學危險品)出,入庫,貯存及養(yǎng)護.
二. 引用標準
GB 190危險貨物包裝標志
GB 13690常用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及標志
GB J16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
三. 定義
1 隔離貯存segregated storage在同一房間或同一區(qū)域內,不同的物料之間分開一定的距離,非禁忌物料間用通道保持空間的貯存方式.
2 隔開貯存cut-off storage在同一建筑或同一區(qū)域內,用隔板或墻,將其與禁忌物料分離開的貯存方式.
3 分離貯存detached storage在不同的建筑物或遠離所有建筑的外部區(qū)域內的貯存方式.
4 禁忌物料incinpatible inaterals化學性質相抵觸或滅火方法不同的化學物料.
四. 化學危險品貯存的基本要求
1 貯存化學危險品必須遵照國家法律,法規(guī)和其他有關的規(guī)定.
2 化學危險品必須貯存在經公安部門批準設置的專門的化學危險品倉庫中,經銷部門自管倉庫 貯存化學危險品及貯存數(shù)量必須經公安部門批準.未經批準不得隨意設置化學危險品貯存?zhèn)}庫.
3 化學危險品露天堆放,應符合防火,防爆的安全要求,爆炸物品,一級易燃物品,遇濕燃燒物品,劇毒物品不得露天堆放.
4 貯存化學危險品的倉庫必須配備有專業(yè)知識的技術人員,其庫房及場所應設專人管理,管理人員必須配備可靠的個人安全防護用品.
5 化學危險品按GB13690的規(guī)定分為八類:
a.爆炸品; 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1995-07-26批準1996-02-01實施
b.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
c.易燃液體;
d.易燃固體,自燃物品和遇濕易燃物品;
e.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
f.毒害品;
g.放射性物品;
h.腐蝕品.
6 標志
貯存的化學危險品應有明顯的標志,標志應符合GB190的規(guī)定.同一區(qū)域貯存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級別的危險品時,應按最高等級危險物品的性能標志.
7 貯存方式化學危險品貯存方式分為三種:
a.隔離貯存;
b.隔開貯存;
c.分離貯存.
8 根據(jù)危險品性能分區(qū),分類,分庫貯存. 各類危險品不得與禁忌物料混合貯存,禁忌物料配置見附錄A(參考件).
9 貯存化學危險品的建筑物,區(qū)域內嚴禁吸煙和使用明火.
五. 貯存場所的要求
1 貯存化學危險品的建筑物不得有地下室或其他地下建筑,其耐火等級,層數(shù),占地面積,安全疏散和防火間距,應符合國家有關規(guī)定.
2 貯存地點及建筑結構的設置,除了應符合國家的有關規(guī)定外,還應考慮對周圍環(huán)境和居民的影響.
3 貯存場所的電氣安裝
(1)化學危險品貯存建筑物,場所消防用電設備應能充分滿足消防用電的需要;并符合GBJ16第十章第一節(jié)的有關規(guī)定.
(2) 化學危險品貯存區(qū)域或建筑物內輸配電線路,燈具,火災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標志,都應符合安全要求.
(3) 貯存易燃,易爆化學危險品的建筑,必須安裝避雷設備.
4 貯存場所通風或溫度調節(jié)
(1) 貯存化學危險品的建筑必須安裝通風設備,并注意設備的防護措施.
(2)貯存化學危險品的建筑通排風系統(tǒng)應設有導除靜電的接地裝置.
(3) 通風管應采用非燃燒材料制作.
(4)通風管道不宜穿過防火墻等防火分隔物,如必須穿過時應用非燃燒材料分隔.
(5) 貯存化學危險品建筑采暖的熱媒溫度不應過高,熱水采暖不應超過80℃,不得使用蒸汽采暖和機械采暖.
(6) 采暖管道和設備的保溫材料,必須采用非燃燒材料.
(7)遇火,遇熱,遇潮能引起燃燒,爆炸或發(fā)生化學反應,產生有毒氣體的化學危險品不得在露天或在潮濕,積水的建筑物中貯存.
(8)受日光照射能發(fā)生化學反應引起燃燒,爆炸,分解,化合或能產生有毒氣體的化學危險品應貯存在一級建筑物中.其包裝應采取避光措施.
(9)爆炸物品不準和其他類物品同貯,必須單獨隔離限量貯存,倉庫不準建在城鎮(zhèn),還應與周圍建筑,交通干道,輸電線路保持一定安全距離.
(10)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必須與爆炸物品,氧化劑,易燃物品,自燃物品,腐蝕性物品隔離貯存.易燃氣體不得與助燃氣體,劇毒氣體同貯;氧氣不得與油脂混合貯存,盛裝液化氣體的容器屬壓力容器的,必須有壓力表,安全閥,緊急切斷裝置,并定期檢查,不得超裝.
(11) 易燃液體,遇濕易燃物品,易燃固體不得與氧化劑混合貯存,具有還原性氧化劑應單獨存放.
(12) 有毒物品應貯存在陰涼,通風,干燥的場所,不要露天存放,不要接近酸類物質.
(13) 腐蝕性物品,包裝必須嚴密,不允許泄漏,嚴禁與液化氣體和其他物品共存.
六.化學危險品的養(yǎng)護
(1) 化學危險品入庫時,應嚴格檢驗物品質量,數(shù)量,包裝情況,有無泄漏.
(2) 化學危險品入庫后應采取適當?shù)酿B(yǎng)護措施,在貯存期內,定期檢查,發(fā)現(xiàn)其品質變化,包裝破損,滲漏,穩(wěn)定劑短缺等,應及時處理.
(3) 庫房溫度,濕度應嚴格控制,經常檢查,發(fā)現(xiàn)變化及時調整.
七.化學危險品出入庫管理
(1) 貯存化學危險品的倉庫,必須建立嚴格的出入庫管理制度. 8.2 化學危險品出入庫前均應按合同進行檢查驗收,登記,驗收內容包括:
a.數(shù)量;
b.包裝;
c.危險標志. 經核對后方可入庫,出庫,當物品性質未弄清時不得入庫.
(2) 進入化學危險品貯存區(qū)域的人員,機動車輛和作業(yè)車輛,必須采取防火措施.
(3) 裝卸,搬運化學危險品時應按有關規(guī)定進行,做到輕裝,輕卸.嚴禁摔,碰,撞,擊,拖拉,傾倒和滾動.
(4)裝卸對人身有毒害及腐蝕性的物品時,操作人員應根據(jù)危險性,穿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5)不得用同一車輛運輸互為禁忌的物料.
(6) 修補,換裝,清掃,裝卸易燃,易爆物料時,應使用不產生火花的銅制,合金制或其他工具.
八.消防措施
(1) 根據(jù)危險品特性和倉庫條件,必須配置相應的消防設備,設施和滅火藥劑.并配備經過培訓的兼職和專職的消防人員.
(2) 貯存化學危險品建筑物內應根據(jù)倉庫條件安裝自動監(jiān)測和火災報警系統(tǒng).
(3) 貯存化學危險品的建筑物內,如條件允許,應安裝滅火噴淋系統(tǒng)(遇水燃燒化學危險品,不可用水撲救的火災除外),其噴淋強度和供水時間如下:噴淋強度 15 L /(min m2); 持續(xù)時間 90min.
九. 廢棄物處理
(1) 禁止在化學危險品貯存區(qū)域內堆積可燃廢棄物品.
(2) 泄漏或滲漏危險品的包裝容器應迅速移至安全區(qū)域.
(3) 按化學危險品特性,用化學的或物理的方法處理廢棄物品,不得任意拋棄,污染環(huán)境.
十. 人員培訓
(1) 倉庫工作人員應進行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
(2)對化學危險品的裝卸人員進行必要的教育,使其按照有關規(guī)定進行操作.
(3) 倉庫的消防人員除了具有一般消防知識之外,還應進行在危險品庫工作的專門培訓,使其熟悉各區(qū)域貯存的化學危險品種類,特性,貯存地點,事故的處理程序及方法.
化學品事故的應急處理
化學品事故是指一種或數(shù)種化學品意外釋放造成的事故.如1979年,溫州電化廠氯氣泄漏造成人59死亡,下風向成片草木枯黃,直接經濟損失達200萬元.由此可見,化學品事故與其它事故相比,其后果更嚴重,因此如何預防化學品事故的發(fā)生,以及怎樣將化學品事故所造成的影響和損失減少到最小(即應急處理),已成為全社會所關注的問題.下面就化學品事故的應急處理原則進行簡略的介紹.
化學品事故的應急處理過程一般包括報警,緊急疏散,現(xiàn)場急救,溢出或泄漏處理和火災控制幾方面.
1,事故報警
1.1 報警
及時傳遞事故信息,通報事故狀態(tài),是使事故損失降低到最低水平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處理得當會使可能形成災難性事故變成災害性事故,而一些小事故處理不當,延誤時間,也能形成滅頂之災.
當發(fā)生突發(fā)性危險化學品泄漏或火災爆炸事故時,現(xiàn)場人員在保護好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及時檢查事故部位,并向有關人員和"119"報警;如果是發(fā)生在企業(yè)內部,應向當班車間主任或值班長,同時向企業(yè)調度室報告;如果是在運輸途中應向當?shù)貞本仍块T或"119"報警.
報警內容應包括:事故單位,事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化學品名稱和泄漏量,事故性質(外溢,爆炸,火災),危險程度,有無人員傷亡以及報警人姓名及聯(lián)系電話.
1.2救援隊伍
各主管單位在接到事故報警后,應迅速組織一個應急救援專業(yè)隊,各救援隊伍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基礎上,快速實施救援,控制事故發(fā)展,并將傷員救出危險區(qū)域和組織群眾撤離,疏散,做好危險化學品的清除工作;注意保護事故現(xiàn)場,以便事故調查.
等待急救隊或外界的援助會使微小事故變成大災難,因此每個工人都應按應急計劃接受基本培訓,使其在發(fā)生化學品事故時采取正確的行動.
2,緊急疏散
2.1建立警戒區(qū)域
事故發(fā)生后,應根據(jù)化學品泄漏的擴散情況或火焰輻射熱所涉及到范圍建立警戒區(qū),并在通往事故現(xiàn)場的主要干道上實行交通管制.
·警戒區(qū)域的邊界應設警示標志并有專人警戒.
·除消防及應急處理人員外,其他人員禁止進入警戒區(qū).
·泄漏溢出的化學品為易燃品時,區(qū)域內應嚴禁火種.
2.2緊急疏散
迅速將警戒區(qū)內與事故應急處理無關的人員撤離,以減少不必要的人員傷亡.
緊急疏散時應注意:
·如事故物質有毒時,需要佩戴個體防護用品,并有相應的監(jiān)護措施.
·應向上風方向轉移;明確專人引導和護送疏散人員到安全區(qū),并在疏散或撤離的路線上設立哨位,指明方向.
·不要在低洼處滯留.
·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區(qū)與著火區(qū).
為使疏散工作順利進行,每個車間應至少有兩個暢通無阻的緊急出口,并有明顯標志.
3,現(xiàn)場急救
在事故現(xiàn)場,化學品對人體可能造成的傷害為:中毒,窒息,凍傷,化學灼傷,燒傷等,進行急救時,不論患者還是救援人員都需要進行適當?shù)姆雷o.
當現(xiàn)場有人受到化學品傷害時,應立即進行以下處理:
·迅速將患者脫離現(xiàn)場至空氣新鮮處.
·呼吸困難時給氧;呼吸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心臟驟停,立即進行心臟按摩.
·皮膚污染時,脫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動清水沖洗,沖洗要及時,徹底,反復多次;頭面部灼傷時,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
·當人員發(fā)生凍傷時,應迅速復溫.復溫的方法是采用40°C—42°C恒溫熱水浸泡,使其溫度提高至接近正常;在對凍傷的部位進行輕柔按摩時,應注意不要將傷處的皮膚擦破,以防感染.
·當人員發(fā)生燒傷時,應迅速將患者衣服脫去,用水沖洗降溫,用清潔布覆蓋創(chuàng)傷面,避免傷面污染;不要任意把水皰弄破.患者口渴時,可適量飲水或含鹽飲料.
·口服者,可根據(jù)物料性質,對癥處理.
·經現(xiàn)場處理后,應迅速護送至醫(yī)院救治.
4,泄漏控制
易燃化學品的泄漏處理不當,隨時都有可能轉化為火災爆炸事故,而火災爆炸事故又常因泄漏事故蔓延而擴大.因此.要成功地控制化學品的泄漏,必須事先進行計劃,并且對化學品的化學性質和反應特性有充分的了解.
4.1泄漏處理注意事項:進入泄漏現(xiàn)場進行處理時,應注意以下幾項:
·進入現(xiàn)場人員必須配備必要的個人防護器具.
·如果泄漏物化學品是易燃易爆的,應嚴禁火種.
·應急處理時嚴禁單獨行動,要有監(jiān)護人,必要時用水槍,水炮掩護.
4.2泄漏控制
如果有可能的話,可通過控制化學品的溢出或泄漏來消除化學品的進一步擴散.這可通過以下方法:
在廠調度室的指令下進行,通過關閉有關閥門,停止作業(yè)或通過采取改變工藝流程,物料走副線,局部停車,打循環(huán),減負荷運行等方法.
·容器發(fā)生泄漏后,應采取措施修補和堵塞裂口,制止化學品的進一步泄漏,對整個應急處理是非常關鍵的.能否成功地進行堵漏取決于幾個因素:接近泄漏點的危險程度,泄漏孔的尺寸,泄漏點處實際的或潛在的壓力,泄漏物質的特性.
4.3對泄漏物的處理
泄漏被控制后,要及時將現(xiàn)場泄漏物進行覆蓋,收容,稀釋,處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處置,防止二次事故的發(fā)生.
泄漏物處置主要有四種方法:
·圍堤堵截:如果化學品為液體,泄漏到地面上時會四處蔓延擴散,難以收集處理.為此需要筑堤堵截或者引流到安全地點.對于貯罐區(qū)發(fā)生液體泄漏時,要及時關閉雨水閥,防止物料沿明溝外流.
·稀釋與覆蓋:為減少大氣污染,通常是采用水槍或消防水帶向有害物蒸氣云噴射霧狀水,加速氣體向高空擴散,使其在安全地帶擴散.在使用這一技術時,將產生大量的被污染水,因此應疏通污水排放系統(tǒng).對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現(xiàn)場施放大量水蒸氣或氮氣,破壞燃燒條件.對于液體泄漏,為降低物料向大氣中的蒸發(fā)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蓋物品覆蓋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蓋層,抑制其蒸發(fā).
·收容(集):對于大型泄漏,可選擇用隔膜泵將泄漏出的物料抽人容器內或槽車內;當泄漏量小時,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廢棄:將收集的泄漏物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用消防水沖洗剩下的少量物料,沖洗水排入含油污水系統(tǒng)處理.
5,火災控制
危險化學品容易發(fā)生火災,爆炸事故,但不同的化學品以及在不同情況下發(fā)生火災時,其撲救方法差異很大,若處置不當,不僅不能有效撲滅火災,反而會使災情進一步擴大.此外,由于化學品本身及其燃燒產物大多具有較強的毒害性和腐蝕性,極易造成人員中毒,灼傷.因此,撲救化學危險品火災是一項極其重要又非常危險的工作.從事化學品生產,使用,儲存,運輸?shù)娜藛T和消防救護人員平時應熟悉和掌握化品的主要危險特性及其相應的滅火措施,并定期進行防火演習,加強緊急事態(tài)時的應變能力.
一旦發(fā)生火災,每個職工都應清楚地知道他們的作用和職責,掌握有關消防設施,人員的疏散程序和危險化學品滅火的特殊要求等內容.
5.1滅火注意事項
發(fā)生化學品火災時,滅火人員不應單獨滅火,出口應始終保持清潔和暢通,要選擇正確的滅火劑,滅火時還應考慮人員的安全.
5.2滅火對策
5.2.1撲救初期火災
在火災尚未擴大到不可控制之前,應使用適當移動式滅火器來控制火災.迅速關閉火災部位的上下游閥門,切斷進入火災事故地點的一切物料,然后立即啟用現(xiàn)有各種消防設備,器材撲滅初期火災和控制火源.
5.2.2對周圍設施采取保護措施
為防止火災危及相鄰設施,必須及時采取冷卻保護措施,并迅速疏散受火勢威脅的物資.有的火災可能造成易燃液體外流,這時可用沙袋或其他材料筑堤攔截飄散流淌的液體或挖溝導流將物料導向安全地點,另外,用毛氈,海草簾堵住下水井,陰井口等處,防止火焰蔓延.
5.2.3火災撲救
撲救危險化學品火災決不可盲目行動,應針對每一類化學品,選擇正確的滅火劑和滅火方法來安全地控制火災.化學品火災的撲救應由專業(yè)消防隊來進行.其他人員不可盲目行動,待消防隊到達后,介紹物料介質,配合撲救.
必要時采取堵漏或隔離措施,預防次生災害擴大.
當火滅了后,仍然要派人監(jiān)護,清理現(xiàn)場,消滅余火.
應急處理過程并非是按部就班地按以上順序進行,而是根據(jù)實際情況盡可能同時進行,如危險化學品泄漏,應在報警的同時盡可能切斷泄漏源等等.
化學品事故生成的特點是發(fā)生突然,擴散迅速,持續(xù)時間長,涉及面廣.一旦發(fā)生化學品事故,往往會引起人們的慌亂,處理不當,又會引起二次災害.因此,各企業(yè)應制訂和完善化學品事故應急計劃.讓每一個職工都知道應急方案,定期進行培訓教育,提高廣大職工具備對付突發(fā)性災害的應變能力,做到遇災不慌,臨陣不亂,正確判斷,正確處理,增強人員自我保護意識,減少傷亡.
化學品危害的預防與控制
隨著化學工業(yè)的發(fā)展,化學品的種類和數(shù)量不斷增加,由此引發(fā)的事故日益增多,危害程度越來越大.但化學品卻與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幾乎每一個人都在直接或間接地與化學品打交道.因此,如何控制化學品的危害,有效地利用化學品,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和環(huán)境安全,已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我國在化學品安全管理方面頒布了一系列的法規(guī)和標準,對化學品安全使用和控制方法進行了規(guī)范.
1,工程技術
工程技術是控制化學品危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其目的是通過采取相應的措施消除工作場所中化學品的危害或盡可能降低其危害程度,以免危害工人,污染環(huán)境.工程控制有以下方法:
1.1替代
選用無毒或低毒的化學品替代已有的有毒有害化學品是消除化學品危害最根本的方法.世界各國都為之付出巨大投資.我國近幾年也投人大量人力和物力,研制使用水基涂料或水基黏合劑替代有機溶劑基的涂料或黏合劑;使用水基洗滌劑替代溶劑基洗滌劑;使用三氯甲烷作脫脂劑而取代三氯乙烯;噴漆和除漆用的苯可用毒性小于苯的甲苯代替;制油漆的顏料鉛氧化物用鋅氧化物或鈦氧化物替代;用高閃點化學品取代低閃點化學品等.
1.2變更工藝
雖然替代作為操作控制的******方案很有效,但是目前可供選擇的替代品往往是很有限的,特別是因技術和經濟方的原因,不可避免地要生產,使用危險化學品,這時可考慮變更工藝,如改噴涂為電涂或浸涂;改人工裝料為機械自動裝料;改干法粉碎為濕法粉碎等.
有時也可以通過設備改造來控制危害,如氯堿廠電解食鹽過程中,生成的氯氣過去是采用篩板塔直接用水冷卻,結果現(xiàn)場空氣中的氯含量遠遠超過國家衛(wèi)生標準,含氯廢水量也大,還造成氯氣的損失.后來大部分氯堿廠逐步改用鈦制列管式冷卻器進行間接冷卻,不僅含氯廢水量減少,而且現(xiàn)場的空氣污染問題也得到較好的解決.
1.3隔離
隔離就是將工人與危險化學品分隔開來,是控制化學危害最徹底,最有效的措施.
最常用的隔離方法是將生產或使用的化學品用設備完全封閉起來,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觸化學品.如隔離整個機器,封閉加工過程中的揚塵點,都可以有效地限制污染物擴散到作業(yè)環(huán)境中去.
1.4通風
控制作業(yè)場所中的有害氣體,蒸氣或粉塵,通風是最有效的控制措施.借助于有效的通風,使氣體,蒸氣或粉塵的濃度低于最高容許濃度.
通風分局部通風和全面通風兩種.
對于點式擴散源,可使用局部通風.使用局部通風時,應使污染源處了通風罩控制范圍內.為了確保通風系統(tǒng)的高效率,通風系統(tǒng)設計的合理性十分重要.對于已安裝的通風系統(tǒng),要經常加以維護和保養(yǎng),使其有效地發(fā)揮作用.
對于面式擴散源,要使用全面通風.全面通風亦稱稀釋通風,其原理是向作業(yè)場所提供新鮮空氣,抽出污染空氣,進而稀釋有害氣體,蒸氣或粉塵,從而降低其濃度.采用全面通風時,在廠房設計時就要考慮空氣流向等因素.因為全面通風的目的不是消除污染物,而是將污染物分散稀釋,所以全面通風僅適合于低毒性,無腐蝕性污染物存在的作業(yè)場所.
2,個體防護和衛(wèi)生
在無法將作業(yè)場所中有害化學品的濃度降低到最高容許濃度以下時,工人就必須使用合適的個體防護用品.個體防護用品既不能降低工作場所中有害化學品的濃度,也不能消除工作場所的有害化學品,而只是一道阻止有害物進入人體的屏障.防護用品本身的失效就意味著保護屏障的消失,因此個體防護不能被視為控制危害的主要手段,而只能作為—種輔助性措施.
2.1呼吸防護用品
據(jù)統(tǒng)計,職業(yè)中毒的95%左右是吸入毒物所致,因此預防塵肺,職業(yè)中毒,缺氧窒息的關鍵是防止毒物從呼吸器官侵入.
常用的呼吸防護用品分為過濾式(凈化式)和隔絕式(供氣式)兩種類型.
過濾式呼吸器只能在不缺氧的勞動環(huán)境(即環(huán)境空氣中氧的含量不低于18%)和低濃度毒污染使用,一船不能用于罐,槽等密閉狹小容器中作業(yè)人員的防護.過濾式呼吸器分為過濾式防塵呼吸器和過濾式防毒呼吸器.前者主要用于防止粒徑小于5u的呼吸性粉塵經呼吸道吸入產生危害,通常稱為防塵口罩和防塵面具;后者用以防止有毒氣體,蒸氣,毒煙霧等經呼吸道吸入產生危害,通常稱為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又分為自吸式和送風式兩類,目前使用的主要是自吸式防毒呼吸器.
隔離式呼吸器能使戴用者的呼吸器官與污染環(huán)境隔離,由呼吸器自身供氣(空氣或氧氣),或從清潔環(huán)境中引入空氣維持人體的正常呼吸.可在缺氧,塵毒嚴重污染,情況不明的有生命危險的工作場所使用,一般不受環(huán)境條件限制.按供氣形式分為自給式和長管式兩種類型.自給式呼吸器自備氣源,屬攜帶型,根據(jù)氣源的不同又分為氧氣呼吸器,空氣呼吸器和化學氧呼吸器;長管式呼吸器又稱長管面具,得借助肺力或機械動力經氣管引入空氣,屬固定型,又分為送風式和自吸式兩類,只適用于定崗作業(yè)和流動范圍小的作業(yè).
在選擇呼吸防護用品時應考慮有害化學品的性質,作業(yè)場所污染物可能達到的最高濃度,作業(yè)場所的氧含量,使用者的面型和環(huán)境條件等因素.例如自給式防毒呼吸器的選擇,就是根據(jù)作業(yè)場所毒物的濃度選擇呼吸器的種類,根據(jù)毒物的特性選擇濾毒罐(盒),根據(jù)使用者的面型和環(huán)境條件選配面罩.
2.2其它個體防護用品
為了防止由于化學品的飛濺,以及化學粉塵,煙,霧,蒸氣等所導致的眼睛和皮膚傷害,也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相應的防護用品或護具.
眼睛護具主要有護目鏡(也稱安全眼鏡),以及用來防止腐蝕性液體,蒸氣對面部產生傷害的面罩.
用抗?jié)B透材料制作的防護手套,圍裙,靴和工作服,用于避免皮膚與化學品直接接觸所造成的傷害.制造這類防護用品的材料不同,其作用也不同,因此正確選擇很重要.如,棉布手套,皮革手套主要用于防灰塵,橡膠手套防腐蝕性物質.對于有些化學品,可以直接使用護膚霜,護膚液等皮膚防護品保護皮膚.
需要強調的是沒有哪一種防護用品能保護作業(yè)人員免受各種危害的傷害.
2.3作業(yè)人員的個人衛(wèi)生
除了以上控制措施外,作業(yè)人員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也是消除和降低化學品危害的一種有效方法.保持好個人衛(wèi)生,就可以防止有害物附著在皮膚上,防止有害物通過皮膚滲人體內.
使用化學品過程中保持個人衛(wèi)生的基本原則是:
·遵守安全操作規(guī)程并使用適當?shù)姆雷o用品.
·工作結束后,飯前,飲水前,吸煙前以及便后要充分洗凈身體的暴露部分.
·定期檢查身體.
·皮膚受傷時,要完好地包扎.
·時刻注意防止自我污染,尤其在清洗或更換工作服時更要注意.
·在衣服口袋里不裝被污染的東西,如抹布,工具等.
·防護用品要分放,分洗.
·勤剪指甲并保持指甲潔凈.
·不直接接觸能引起過敏的化學品.
3,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的目的是通過登記注冊,安全教育,使用安全標簽和安全技術說明書等手段對化學實行全過程管理,從而杜絕或減少事故的發(fā)生.
3.1登記注冊
登記注冊是化學品安全管理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登記注冊的范圍是國家標準《常用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及標志》(GBl3690—92)中所列的常用危險化學品.
登記注冊的執(zhí)行機構是"國家化學品登記注冊中心","中心"的職責是對企業(yè)申報的《化學品安全登記表及危險性數(shù)據(jù)填報單》進行分類,審查和建檔;對新化學品和未分類化學品進行燃爆和毒性試驗,并進行分類;對危險化學品安全衛(wèi)生數(shù)據(jù)進行評議和審核;制訂各類危險化學品的預防和防護措施,使企業(yè)的化學品安全管理減少盲目性.
3.2分類管理
分類管理實際上就是根據(jù)某一化學品(化合物,混合物或單質)的理化,燃爆,毒性,環(huán)境影響數(shù)據(jù)確定其是否是危險化學品,并進行危險性分類.分類管理是化學品管理的基礎.
目前我國的危險化學品分類主要依據(jù)《常用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及標志》(GBl3690—92)和《危險貨物分類和品名編號》(GB6944—86)兩個國家標準將化學品按其危險性分為8大類,21個項別.已公布的常用危險化學品有4000多種.
3.3安全標簽
安全標簽是用簡單,明了,易于理解的文字,圖形表述有關化學品的危險特性及安全處置注意事項.安全標簽的作用是警示能接觸到此化學品人員.根據(jù)使用場合,安全標簽分為供應商標簽和作業(yè)場所標簽(也稱之為化學品安全周知卡).
3.4安全技術說明書
安全技術說明書詳細描述了化學品的燃爆,毒性和環(huán)境危害,給出了安全防護,急救措施,安全儲運,泄漏應急處理,法規(guī)等方面的信息,是了解化學品安全衛(wèi)生信息的綜合性資料.主要用途是在化學品的生產企業(yè)與經營單位和用戶之間建立一套信息網絡.
3.5化學品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化學品安全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安全教育的目的是通過培訓使工人能正確使用安全標簽和安全技術說明書,了解所使用的化學品的燃燒爆炸危害,健康危害和環(huán)境危害,掌握必要的應急處理方法和自救,互救措施,掌握個體防護用品的選擇,使用,維護和保養(yǎng),掌握特定設備和材料如急救,消防,濺出和泄漏控制設備的使用.
安全教育的作用是使化學品的管理人員和接觸化學品的工人能正確認識化學品的危害,自覺遵守規(guī)章制度和操作規(guī)程,從主觀上預防和控制化學品危害.
有害化學品的污染危害與環(huán)境保護
1,有害化學品的污染危害
化學品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化學品的生產極大地豐富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人們從化學品使用所獲得的裨益由提高農作物的產量,提供現(xiàn)代醫(yī)療保健,促進工農業(yè)和國民經濟發(fā)展,直到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但是,不少化學品是有毒有害的,在化學品的生產,儲存,使用,銷售和運輸直至作為廢物處理處置過程中,由于誤用,濫用或處置不當會損害人類健康和污染生態(tài)環(huán)境.有害化學品的安全與控制已成為當前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國際性環(huán)境問題之一.如何******限度提高化學品生產和使用的安全性,降低污染危害的風險是各國政府和人民群眾正在努力的目標.
有害化學品是指在生產或使用中或者在環(huán)境中散布時可能對人類健康和環(huán)境造成有害影響的化學品.
有害化學品主要通過三種途徑進入生態(tài)環(huán)境:(1)在化學品的生產,加工,儲存過程中,作為化學污染物以廢水,廢氣和廢渣等形式排放到環(huán)境中;(2)在化學品生產,儲存和運輸過程中由于著火,爆炸等突發(fā)性化學事故,致使大量有害化學品外泄進入環(huán)境;(3)在石油,煤炭等燃料燃燒過程中,化學農藥使用以及家庭裝飾等日常生活使用中直接排入或者使用后作為廢棄物進人環(huán)境.
進入環(huán)境的有害化學物質對人體健康和環(huán)境造成了嚴重危害或潛在危害.例如,冷凍與空調設備釋放出的氮氟烴氣體造成大氣平流層的臭氧層破壞,引起地球表面紫外線輻照增強,使人群皮膚癌發(fā)病率上升.燃煤發(fā)電廠等排放的二氧化硫引起的酸雨導致河流湖泊酸化,影響魚類繁殖甚至種群消失.土壤酸度增高可使細菌種類減少,肥力減退,影響作物生長.酸雨還使土壤中錳,銅,鉛,鎘和鋅等重金屬轉化為可溶性化合物,轉移進入江河湖泊引起水質污染.
工業(yè)廢水中排放的氰化物對魚類有很大毒性,當水中氰化物濃度達到0.5mg/L時,在兩小時內魚類會死亡20%,一天內全部死亡,含苯酚廢水可抑制水中細菌,藻類和軟體動物生長.用含酚廢水灌溉農田能抑制光合作用和酶的活性,破壞農作物生長素的形成,造成減產.生活污水和某些工業(yè)廢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氮和磷,進入水體后會使封閉性湖泊,海灣形成富營養(yǎng)化,造成浮游藻類大量繁殖,水體透明度下降,溶解氧降低,威脅魚類生存,水質發(fā)臭出現(xiàn)"赤潮".
化學廢棄物的不適當處置,會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直接威脅人體健康和生存.目前癌癥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估計,全世界每年有癌癥患者600萬人,每年因癌癥死亡約500萬人,占死亡總人數(shù)的1/10.我國每年癌癥新發(fā)病人有150萬人.死亡110萬人,而造成人類癌癥的原因80%~85%與化學因素有關.
化學農藥在噴灑過程中約有一半進入大氣,或者附著在土壤表面,隨后進入地表水或地下水造成污染.由于農民缺少必要的安全用藥知識和技能,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00萬人發(fā)生農藥中毒.我國每年由于農藥中毒死亡約1萬人,急性中毒約10萬人.此外,農藥污染水體還對魚類和野生動物造成威脅,特別是那些具有難于生物降解和高蓄積性的農藥的污染危害更為嚴重.
聯(lián)合國國際化學品安全規(guī)劃署最近提出DDT,艾氏劑,狄氏劑,異狄氏劑,氯丹,六氯苯,滅蟻靈,毒殺酚九種農藥和多氯聯(lián)苯,二惡英和苯并呋喃三種工業(yè)化學品為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它們在環(huán)境中化學性質穩(wěn)定,容易蓄積在魚類,鳥類和其他生物體內并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內,其中有些物質還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變性,會對人類和環(huán)境構成嚴重威脅.近幾十年來,全世界已發(fā)生過60多起嚴重化學品環(huán)境污染事件.公害病患者有40萬~50萬人,死亡10多萬人.1952年12月5日至8日,由于燃煤煙塵和二氧化硫污染發(fā)生的英國倫敦煙霧事件中一周內死亡了4000多人.1953年至1956年,日本熊本縣水候灣由于石油化工廠排放含汞廢水,致使當?shù)鼐用袷秤盟驗车聂~類時造成甲基汞中毒,有180多人中毒,死亡50多人.1968年日本北九州市愛知縣和1979年我國臺灣宇城都發(fā)生過由于食用被多氯聯(lián)苯污染的米糠油的中毒事件,共有1000多人發(fā)生中毒.患者出現(xiàn)眼險腫脹,指甲和黏膜色素沉著,皮膚發(fā)黑和座瘡樣疹,惡心,嘔吐和水腫等癥狀.中毒婦女生育的孩子都出現(xiàn)牙齒變形,智力發(fā)育不全和行為異常.
近年來,我國有害化學品重大污染事故也時有發(fā)生.據(jù)浙江省統(tǒng)計,1985年至1989年五年中,全省共發(fā)生重大環(huán)境事故140起,其中有毒化學品相關事故133起,占95%.在這些事故中,中毒死亡10126人,傷59110人,統(tǒng)計到的賠款,罰款5000萬元,相關經濟損失數(shù)十億元.此外,我國有害化學品的公路,水陸運輸事故發(fā)生率居高不下,由于翻車,翻船,致使化學物質外泄污染環(huán)境和造成人身傷亡的占事故總數(shù)的1/3左右.
據(jù)國家環(huán)保局l995年對全國30個省,自治區(qū)和直轄市工業(yè)企業(yè)環(huán)境污染的統(tǒng)計結果,全國工業(yè)企業(yè)通過工業(yè)三廢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硫1400萬噸,向江河湖泊排放石油類54150噸,硫化物41554噸,揮發(fā)酚5335噸,氰化物2502噸,砷化物1086噸,鉛1250噸.此外,還向陸地排放有害化學廢物2242萬噸.
有害化學物質的排放給我國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極為嚴重的危害.據(jù)統(tǒng)計,1994年全國化工系統(tǒng)排放的廢水,廢氣和固體廢物分別占全國工業(yè)排放總量的第二位,第三位和第四位.全國每年隨化工"三廢"排放到環(huán)境中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僅化工廢水中氰化物,砷,汞,鉛和揮發(fā)酚1994年達24274噸,對我國江,河,湖泊水體造成極大危害.
工業(yè)廢水中的氰化物等有害物質嚴重污染了全國主要河湖泊,使水質惡化,有的河流已魚蝦絕跡.特別是淮河,海河,遼河,滇池,巢湖和太湖(簡稱"三河三湖")水污染問題更為突出,給當?shù)亟洕l(fā)展和人民生活帶來嚴重影響.據(jù)1996年對全國七大水系和內陸河流的150個重點河段的監(jiān)測評價結果表明,符合地面水環(huán)境質量標難的第Ⅰ類和Ⅱ類(適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qū))的僅占了32.2%,符合第Ⅲ類標準的占28.9%,而符合第Ⅳ,Ⅴ標準(適用于一般工農業(yè)用水和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qū))的占38.9%.
有害化學品對人體健康和環(huán)境的危害是我國環(huán)境保護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2,化學品的環(huán)境污染控制
化學品的污染危害控制,應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制定和健全環(huán)境立法,加強環(huán)境執(zhí)法力度
有害化學品的安全與控制是當前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國際性環(huán)境問題之一.從70年代中期起,美國,日本和歐洲工業(yè)化國家相繼制定并不斷完善化學物質環(huán)境管理法規(guī).到80年代初,各國已經普遍建立一整套化學物質環(huán)境管理法規(guī)體系.
目前我國已經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和《固體廢物污染環(huán)境防治法》等環(huán)境保護法律.國務院頒布了《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和《農藥管理條例》等化學品管理行政法規(guī).國務院有關部委還頒發(fā)了《工作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規(guī)定》,《化學品首次進口和有毒化學品進出口環(huán)境管理規(guī)定》以及關于鐵路,汽車,船舶危險貨物運輸規(guī)則等多項部門規(guī)章.這些法律法規(guī)的頒布實施對加強有害化學品的安全管理,防止化學物質污染環(huán)境和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國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化學物質環(huán)境管理法規(guī)體系,對化學物質的生產,儲存,運輸,銷售,使用和進出口實行全過程有效管理.
我國現(xiàn)行化學品環(huán)境立法需要針對當前化學品管理法律法規(guī)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加以補充完善,并與國際化學品管理體制相接軌.此外,當前迫切需要加強對化學品管理法律法規(guī)的執(zhí)法力度.通過宣傳教育提高從事化學危險品生產,貯存,經營,運輸和使用的單位和個人的遵法守法意識,加強對有害化學品的安全和環(huán)境管理.
(2)加強對重點有害化學品的環(huán)境管理近幾年,一部分國外禁止或嚴格限制使用的有害化學品,如DDT,氰化鈉,三氧化二砷(砒霜)我國仍有大量生產和進出口.有些發(fā)達國家正在伺機將自己國內禁止或嚴格限制的化學品轉移到發(fā)展中國家生產,然后再從中購回自己需要的產品.我國正面臨著國外將污染嚴重的化學品向境內轉移的威脅.
建立相應登記管理制度,對那些已知或懷疑對人類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物質或者對環(huán)境有嚴重危害化學品采取禁止或嚴格限制使用和淘汰,替代措施,將有效減少這些化學物質的污染危害.
(3)推行清潔生產,嚴格控制有害化學物質向環(huán)境中排放
所有工業(yè)企業(yè)都應積極推行清潔生產,通過改革工藝設備,采用無毒無害物質替代有害原材料,改善和加強企業(yè)內部安全管理等措施,在污染的源頭削減污染物和廢物產生量并在廠內回收利用廢物.******限度消除或削減有害物質的排放.對通過預防不能解決的污染物,應采取源控制措施進行安全處理處置,使污染物達到國家或地方規(guī)定的排放標準.
(4)強化危險廢物管理
危險廢物是指具有易燃性,腐蝕性,反應性,爆炸性,急性毒性,傳染性等危險特性之一的廢棄物.根據(jù)《固體廢物污染環(huán)境防治法》的規(guī)定,從事危險廢物的收集,貯存,處置經營活動的單位,必須經環(huán)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難并領取經營許可證.國家對危險廢物的產生實行申報登記制度和對危險廢物處置實行行政代執(zhí)行制度,即對產生危險廢物而不按規(guī)定處置(處理)的,依法指定其他單位代為處置,所需費用由被代理方支付.
國家環(huán)保局和國務院經貿委等最近頒布了《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名錄中列出了47種類廢物名稱,并從1998年1月1日起施行.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進行申報登記.
(5)普及化學品安全和環(huán)境保護知識,鼓勵公眾參與監(jiān)督有害化學物質的污染防治
積極宣傳有關化學品安全與環(huán)境保護知識,提高社會公眾對有害化學品的危害,安全防護措施和環(huán)境保護的認識.通過建立和實行危險化學品的安全標簽和安全技術說明書制度,在企業(yè)員工和化學品使用者中普及化學品安全和環(huán)境保護知識.
化學品的火災與爆炸危害
近幾年來,我國化工系統(tǒng)所發(fā)生的各類事故中,由于火災爆炸導致的人員死亡為各類事故之首,由此導致的直接經濟損失也相當可觀.如1997年北京東方化工廠油品罐區(qū)發(fā)生特大火災爆炸事故,在較短的時間內,整個罐區(qū)一片火海,死亡9人,傷37人,直接經濟損失高達億元以上.1993年深圳清水河化學危險品倉庫發(fā)生特大火災爆炸事故,死亡15人,200多人受傷,其中重傷25人,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5億元.這些事故都是由于化學品自身的火災爆炸危險性造成的.因此了解化學品的火災與爆炸危害,正確進行危險性評價,及時采取防范措施,對搞好安全生產,防止事故發(fā)生具有重要意義.
1,化學品的燃燒與爆炸危險性
化學品的燃燒與爆炸危險性,根據(jù)其狀態(tài)不同有不同的評價方法.
1.1可燃氣體,可燃液體蒸氣,可燃粉塵的燃爆危險性
(1)爆炸極限
可燃氣體,可燃液體蒸氣或可燃粉塵與空氣組成的混合物,并非任何混合比例下都可以爆炸,而是固定濃度范圍的,不同可燃物有不同的固定濃度范圍.這一固定范圍通常叫該物質的爆炸范圍或爆炸極限,通常用可燃氣體,可燃液體蒸氣,可燃物粉塵在空氣中的體積百分數(shù)表示.能夠產生爆炸的最低濃度稱為爆炸下限,最高濃度為爆炸上限.例如:乙醇爆炸范圍為4.3%~19.O%.4.3%稱為爆炸下限,19.0%稱為爆炸上限.汽油的爆炸極限是1.0%~6.0%;天然氣的爆炸極限是4.8%~13.46%;氫氣的爆炸極限是4.0%~75%;一氧化碳的極限是12.5%~74.2%;氨氣的爆炸極限是15.5%~27%等等.爆炸極限的數(shù)值越寬,爆炸下限越低,爆炸危險性越大.
爆炸極限是在常溫,常壓等標準條件下測定出來的,這一范圍隨著溫度,壓力的變化而有變化.
(2)最小點火能
最小點火能是指能引起爆炸性混合物燃燒爆炸時所需的最小能量.如氫的最小點火能為0.019mJ,甲烷為0.25mJ,乙烷為0.25mJ,環(huán)氧乙烷為0.065mJ,乙烯為0.096mJ.
最小點火能數(shù)值愈小,說明該物質愈易被引燃.
(3)爆炸壓力
可燃氣體,可燃液體蒸氣或可燃粉塵與空氣的混合物,爆炸物品在密閉容器中著火爆炸時所產生的壓力稱爆炸壓力.爆炸壓力的******值稱******爆炸壓力.
爆炸壓力通常是測量出來的,但也可以根據(jù)燃燒反應方程式或氣體的內能進行計算.物質不同,爆炸壓力也不同,即使是同一種物質因周圍環(huán)境,原始壓力,溫度等不同,其爆炸壓力也不同.
******爆炸壓力愈高,******爆炸壓力時間愈短,******爆炸壓力上升速度愈高,說明爆炸威力愈大,該混合物或化學品愈危險.
1.2易燃或可燃液體的燃爆危險性
1)閃燃與閃點
液體燃燒時,液體在點火源的作用下,先蒸發(fā)成蒸氣,然后蒸氣氧化分解而燃燒.每種液體表面,都有一定量的蒸氣存在,隨著液體溫度的升高,蒸氣濃度也隨之增大,當蒸氣濃度高于其爆炸極限下限時,遇火焰則會引起燃燒.在一定溫度下,可燃液體飽和蒸氣與空氣的混合物在與火焰接觸時,能閃出火花,發(fā)生瞬間燃燒,這種現(xiàn)象稱為閃燃.引起閃燃時的溫度稱作閃點.當可燃液體溫度高于其閃點時則隨時都有被火焰點燃的危險.
閃點愈低,該化學品愈易引起燃燒與爆炸.
(2)燃點
可燃物質在空氣充足條件下,達到某一溫度與火焰接觸即行著火(出現(xiàn)火焰或灼熱發(fā)光),并在移去火焰之后仍能繼續(xù)燃燒的最低溫度稱為該物質的燃點或著火點.
(3)自燃點
指可燃物質在沒有火焰,電火花等火源的作用下,在空氣或氧氣中被加熱而引起燃燒的最低溫度稱為自燃點(或引燃溫度).
自燃有兩種情況:
受熱自燃:可燃物質在外部熱源作用下溫度升高,達到自燃點而自行燃燒.
自熱自燃:可燃物在無外部熱源影響下,其內部發(fā)生物理的,化學的或生化過程而產生熱量,并經長時間積累達到該物質的自燃點而自行燃燒的現(xiàn)象.
引起物質自然發(fā)熱的原因有:分解熱(如賽璐珞],氧化熱(如不飽和油脂),吸附熱(如活性碳),聚合熱(如液體氰化氫),發(fā)酵熱(如干草)等.自熱自燃是化工產品貯存運輸中較常見的現(xiàn)象,危害性極大.
1.3固體的燃燒爆炸危險性
固體燃燒分兩種情況,對于硫,磷等簡單物質,受熱時首先熔化,繼之蒸發(fā)變?yōu)檎魵膺M行燃燒,無分解過程;對于復雜物質,受熱時首先分解為物質的組成部分,生成氣態(tài)和液態(tài)產物,然后,氣態(tài)液態(tài)產物蒸發(fā)著火燃燒.
評價固體物質的燃燒,爆炸危險性指標主要有燃點,自燃點,撞擊感度,摩擦感度,靜電火花感度,火焰感度,沖擊波感度,******爆炸壓力,******爆炸壓力上升速度等.
燃點與自燃點愈低,說明該固體物質愈易燃.
撞擊感度,摩擦感度,靜電火花感度,火焰感度,沖擊波感度等是評價化學品爆炸危險性的重要指標,分別指該物品對撞擊,摩擦,靜電火花,火焰,沖擊波等因素的敏感程度.如有機過氧化物對撞擊,摩擦敏感,當受外來撞擊或摩擦時,很容易引起物品的燃燒爆炸,故對有機過氧化物進行操作時,要輕拿輕放,切忌摔,碰,拖,拉,拋,擲等.
******爆炸壓力,******爆炸壓力上升速度,則體現(xiàn)了爆炸物品爆炸時的爆炸威力大小.
氧化性固體物與還原性固體物接觸后,在大氣中水分參與下激烈反應,放熱,甚至燃燒,因此強調危險化學品要分類儲存.
2,火災與爆炸的破壞作用
火災與爆炸都會帶來生產設施的重大破壞和人員傷亡,但兩者的發(fā)展過程顯著不同.火災是在起火后火場逐漸蔓延擴大,隨著時間的延續(xù),損失數(shù)量迅速增長,損失大約與時間的平方成比例,如火災時間延長一倍,損失可能增加四倍.爆炸則是淬不及防.可能僅在一秒種內爆炸過程已經結束,設備損壞,廠房倒塌,人員傷亡等巨大損失也將在瞬間發(fā)生.
爆炸通常伴隨發(fā)熱,發(fā)光,壓力上升,真空和電離等現(xiàn)象,具有很大的破壞作用.它與爆炸物的數(shù)量和性質,爆炸時的條件以及爆炸位置等因素有關.主要破壞形式有以下幾種:
2.1直接的破壞作用
機械設備,裝置,容器等爆炸后產生許多碎片,飛出后會在相當大的范圍內造成危害.一般碎片在100~500米內飛散.
2.2沖擊波的破壞作用
爆炸物質爆炸時,產生的高溫高壓氣體以極高的速度膨脹,象活塞一樣擠壓周圍空氣,把爆炸反應釋放出的部分能量傳遞給這壓縮的空氣層,空氣受沖擊而發(fā)生擾動,使其壓力,密度等產生突變,這種擾動在空氣中傳播就稱為沖擊波.沖擊波的傳播速度極快,在傳播過程中,可以對周圍環(huán)境中的機械設備和建筑物產生破壞作用,使人員傷亡.沖擊波還可以在它的作用區(qū)域內產生震蕩作用,使物體因震蕩而松散,甚至破壞.
沖擊波的破壞作用主要是由其波陣面上的超壓引起的.在爆炸中心附近,空氣沖擊波波陣面上的超壓可達幾個甚至十幾個大氣壓,在這樣高的超壓作用下,建筑物被摧毀,機械設備,管道等也會受到嚴重破壞.
當沖擊波大面積作用于建筑物時,波陣面超壓在20kPa~30kPa內,就足以使大部分磚木結構建筑物受到強烈破壞.超壓在100kPa以上時,除堅固的鋼筋混凝土建筑外,其余部分將全部破壞.
2.3造成火災
爆炸發(fā)生后,爆炸氣體產物的擴散只發(fā)生在極其短促的瞬間,對一般可燃物來說,不足以造成起火燃燒,而且沖擊波造成的爆炸風還有滅火作用.但是爆炸時產生的高溫高壓,建筑物內遺留大量的熱或殘余火苗,會把從破壞的設備內部不斷流出的可燃氣體,易燃或可燃液體的蒸氣點燃,也可能把其它易燃物點燃引起火災.
當盛裝易燃物的容器,管道發(fā)生爆炸時,爆炸拋出的易燃物有可能引起大面積火災,這種情況在油罐,液化氣瓶爆破后最易發(fā)生.正在運行的燃燒設備或高溫的化工設備被破壞,其灼熱的碎片可能飛出;點燃附近儲存的燃料或其它可燃物,也能引起火災.
有毒化學物質對人體的危害
目前世界上大約有800萬種化學物質,其中常用的化學品就有7萬多種,且每年還有上千種新的化學品問世.在品種繁多的化學品中,有許多系有毒化學物質,在生產,使用,貯存和運輸過程中有可能對人體產生危害,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和造成巨大災難性事故.例如,1991年江西上饒地區(qū)發(fā)生了一甲胺急性中毒特大事故,中毒人數(shù)達到150余人,39人死亡;1984年印度博帕爾市發(fā)生的大量異氰酸甲酯泄漏事件,造成20萬人中毒,2500人死亡,舉世震驚.因此,了解和掌握有毒化學物質對人體危害的基本知識,對于加強有毒化學物質的管理,防止其對人體的危害和中毒事故的發(fā)生,無論對管理人員還是工人,都是十分必要的.
1,毒物的分類
毒物的分類方法有多種,而常用的分類方法是將毒物分為以下幾類.
1.1金屬和類金屬
常見的金屬和類金屬毒物有鉛,汞,錳,鎳,鈹,砷,磷及其化合物等.
1.2刺激性氣體
是指對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氣體.它是化學工業(yè)常遇到的有毒氣體.刺激性氣體的種類甚多,最常見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氣,氟化氫,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酸等.
1.3窒息性氣體
是指能造成機體缺氧的有毒氣體.窒息性氣體可分為單純窒息性氣體,血液窒息性氣體和細胞窒息性氣體.如氮氣,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硝基苯的蒸氣,氰化氫,硫化氫等.
1.4農藥
包括殺蟲劑,殺菌劑,殺螨劑,除草劑等.農藥的使用對保證農作物的增產起著重要作用,但如生產,運輸,使用和貯存過程中末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可引起中毒.
1.5有機化合物
大多數(shù)屬有毒有害物質,例如應用廣泛的有機溶劑,如苯,甲苯,二甲苯,二硫化碳,汽油,甲醇,丙酮等;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苯等.
1.6高分子化臺物
高分子化合物本身無毒或毒性很小,但在加工和使用過程中,可釋放出游離單體對人體產生危害,如酚醛樹脂遇熱釋放出苯酚和甲醛而具有刺激作用.某些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受熱,氧化而產生毒性更為強烈的物質,如聚四氟乙烯塑料受高熱分解出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八氟異丁烯,吸入后引起化學性肺炎或肺水腫.高分子化合物生產中常用的單體多數(shù)對人體有危害.
2,毒物進入人體的途徑
毒物可經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進入體內,在工業(yè)生產中,毒物主要經呼吸道和皮膚進入體內,亦可經消化道進入,但比較次要.
2.1呼吸道
是工業(yè)生產中毒物進入體內的最重要的途徑.凡是以氣體,蒸氣,霧,煙,粉塵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經呼吸道侵入體內.人的肺臟由億萬個肺泡組成,肺泡壁很薄,壁上有豐富的毛細血管,毒物一旦進入肺臟,很快就會通過肺泡壁進入血循環(huán)而被運送到全身.通過呼吸道吸收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其在空氣中的濃度,濃度越高,吸收越快.
2.2皮膚
在工業(yè)生產中,毒物經皮膚吸收引起中毒亦比較常見.脂溶性毒物經表皮吸收后,還需有水溶性,才能進一步擴散和吸收,所以水,脂皆溶的物質(如苯胺)易被皮膚吸收.
2.3消化道
在工業(yè)生產中,毒物經消化道吸收多半是由于個人衛(wèi)生習慣不良,手沾染的毒物隨進食,飲水或吸煙等而進入消化道.進入呼吸道的難溶性毒物被清除后,可經由咽部被咽下而進入消化道.
3,毒物在體內的過程
3.1分布
毒物被吸收后,隨血液循環(huán)(部分隨淋巴液)分布到全身.當在作用點達到一定濃度時,就可發(fā)生中毒.毒物在體內各部位分布是不均勻的,同一種毒物在不同的組織和器官分布量有多有少.有些毒物相對集中于某組織或器官中,例如鉛,氟主要集中在骨質,苯多分布于骨髓及類脂質.
3.2生物轉化
毒物吸收后受到體內生化過程的作用,其化學結構發(fā)生一定改變,稱之為毒物的生物轉化.其結果可使毒性降低(解毒作用)或增加(增毒作用).毒物的生物轉化可歸結為氧化,還原,水解及結合.經轉化形成的毒物代謝產物排出體外.
3.3排出
毒物在體內可經轉化后或不經轉化而排出.毒物可經腎,呼吸道及消化道途徑排出,其中經腎隨尿排出是最主要的途徑.尿液中毒物濃度與血液中的濃度密切相關,常測定尿中毒物及其代謝物,以監(jiān)測和診斷毒物吸收和中毒.
3.4蓄積
毒物進入體內的總量超過轉化和排出總量時,體內的毒物就會逐漸增加,這種現(xiàn)象就稱之為毒物的蓄積.此時毒物大多相對集中于某些部位,毒物對這些蓄積部位可產生毒作用.毒物在體內的蓄積是發(fā)生慢性中毒的基礎.
4,對人體的危害
有毒物質對人體的危害主要為引起中毒.中毒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
毒物一次短時間內大量進入人體后可引起急性中毒;小量毒物長期進入人體所引起的中毒稱為慢性中毒;介于兩者之間者,稱之為亞急性中毒.接觸毒物不同,中毒后出現(xiàn)的病狀亦不一樣;現(xiàn)按人體的系統(tǒng)或器官將毒物中毒后的主要病狀分述如下.
4.1呼吸系統(tǒng)
在工業(yè)生產中,呼吸道最易接觸毒物,特別是刺激性毒物,一旦吸入,輕者引起呼吸道炎癥,重者發(fā)生化學性肺炎或防水腫.常見引起呼吸系統(tǒng)損害的毒物有氯氣,氨,二氧化硫,光氣,氮氧化物,以及某些酸類,酯類,磷化物等.
4.1.1急性中毒
4.1.1.1急性呼吸道炎
刺激性毒物可引起鼻炎,咽喉炎,聲門水腫,氣管支氣管炎等,癥狀有流涕,噴嚏,咽痛,咳嗽,咯痰,胸悶,胸痛,氣急,呼吸困難等.
4.1.1.2化學性肺炎
肺臟發(fā)生炎癥,比急性呼吸道炎更嚴重.患者有劇烈咳嗽,咳痰(有時痰中帶血絲),胸悶,胸痛,氣急,呼吸困難,發(fā)熱等.
4.1.1.3化學性肺水腫
患者肺泡內和肺泡間充滿液體,多為大量吸入刺激性氣體引起,是最嚴重的呼吸道病變,搶救不及時可造成死亡.患者有明顯的呼吸困難,皮膚,黏膜青紫(紫紺),劇咳,帶有大量粉紅色泡沫痰,煩躁不安等.
4.1.2慢性影響
長期接觸鉻及砷化合物,可引起鼻黏膜糜爛,潰瘍甚至發(fā)生鼻中隔穿孔.長期低濃度吸人刺激性氣體或粉塵,可引起慢性支氣管炎,重者可發(fā)生肺氣腫.某些對呼吸道有致敏性的毒物,如甲苯二異氰酸酯(TDI),乙二胺等,可引起哮喘.
4.2神經系統(tǒng)
神經系統(tǒng)由中樞神經(包括腦和脊髓)和周圍神經(由腦和脊髓發(fā)出,分布于全身皮膚,肌肉,內臟等處)組成.有毒物質可損害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主要侵犯神經系統(tǒng)的毒物稱為"親神經性毒物".
4.2.1神經衰弱綜合癥
這是許多毒物慢性中毒的早期表現(xiàn).患者出現(xiàn)頭痛,頭暈,乏力,情緒不穩(wěn),記憶力減退,睡眠不好,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
4.2.2周圍神經病
常見引起周圍神經病的毒物有鉛,鉈,砷,正已烷,丙烯酰胺,氯丙烯等.毒物可侵犯運動神經,感覺神經或混合神經.表現(xiàn)有運動障礙,四肢遠端的手套,襪套樣分布的感覺減退或消失,反射減弱,肌肉萎縮等,嚴重者可出現(xiàn)癱瘓.
4.2.3中毒性腦病
中毒性腦病多是由能引起組織缺氧的毒物和直接對神經系統(tǒng)有選擇性毒性的毒物引起.前者如一氧化碳,硫化氫,氰化物,氮氣,甲烷等;后者如鉛,四乙基鉛,汞,錳,二硫化碳等.急性中毒性腦病是急性中毒中最嚴重的病變之一,常見癥狀有頭痛,頭暈,嗜唾,視力模糊,步態(tài)蹣跚,甚至煩躁,抽搐,驚厥,昏迷等.可出現(xiàn)精神癥狀,癱瘓等,嚴重者可發(fā)生腦疝而死亡.慢性中毒性腦病可有癡呆型,精神分裂癥型,震顫麻痹型,共濟失調型等.
4.3血液系統(tǒng)
在工業(yè)生產中,有許多毒物能引起血液系統(tǒng)損害.如:苯,砷,鉛等,能引起貧血;苯,琉基乙酸等能引起粒細胞減少癥;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苯)可引起高鐵血紅蛋白血癥,患者突出的表現(xiàn)為皮膚,黏膜青紫;氧化砷可破壞紅細胞,引起溶血;苯,三硝基甲苯,砷化合物,四氯化碳等可抑制造血機能,引起血液中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發(fā)生再生障礙性貧血;苯可致白血癥已得到公認,其發(fā)病率為0.14‰.
4.4消化系統(tǒng)
有毒物質對消化系統(tǒng)的損害很大.如:汞可致汞毒性口腔炎,氟可導致"氟斑牙";汞,砷等毒物,經口侵入可引起出血性胃腸炎;鉛中毒,可有腹絞痛;黃磷,砷化合物,四氮化碳,苯胺等物質可致中毒性肝病.
4.5循環(huán)系統(tǒng)
常見的有:有機溶劑中的苯,有機磷農藥以及某些刺激性氣體和窒息性氣體對心肌的損害,其表現(xiàn)為心慌,胸悶,心前區(qū)不適,心率快等;急性中毒可出現(xiàn)的休克;長期接觸;氧化碳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等等.
4.6泌尿系統(tǒng)
經腎隨尿排出是有毒物質排出體外的最重要的途徑,加之腎血流量豐富,易受損害.泌尿系統(tǒng)各部位都可能受到有毒物質損害,如慢性鈹中毒常伴有尿路結石,殺蟲脒中毒可出現(xiàn)出血性膀胱炎等,但常見的還是腎損害.不少生產性毒物對腎有毒性,尤以重金屬和鹵代烴最為突出.如汞,鉛,鉈,鎘,四氯化碳,氯仿,六氟丙烯,二氯乙烷,溴甲烷,溴乙烷,碘乙烷等.
4.7骨駱損害
長期接觸氟可引起氟骨癥.磷中毒下頜改變首先表現(xiàn)為牙槽嵴的吸收,隨著吸收的加重發(fā)生感染,嚴重者發(fā)生下頜骨壞死.長期接觸氯乙烯可致肢端溶骨癥,即指骨末端發(fā)生骨缺損.鎘中毒可發(fā)生骨軟化.
4.8眼損害
生產性毒物引起的眼損害分為接觸性和中毒性兩類.前者是毒物直接作用于眼部所致;后者則是全身中毒在眼部的改變.接觸性眼損害主要為酸,堿及其他腐蝕性毒物引起的眼灼傷.限部的化學灼傷重者可造成終生失明,必須及時救治.引起中毒性眼病最典型的毒物為甲醇和三硝基甲苯.甲醇急性中毒的眼部表現(xiàn)有視覺模糊,眼球壓痛,畏光,視力減退,視野縮小等,嚴重中毒時有復視,雙目失明.慢性三硝基甲苯中毒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之一為中毒性白內障,即眼晶狀體發(fā)生混濁,混濁一旦出現(xiàn),停止接觸不會消退,晶狀體全部泥濁時可導致失明.
4.9皮膚損害
職業(yè)性皮膚病是職業(yè)性疾病中最常見,發(fā)病率最高的職業(yè)性傷害,其中化學性因素引起者占多數(shù).根據(jù)作用機制不同引起皮膚損害的化學性物質分為:原發(fā)性刺激物,致敏物和光敏感物.常見原發(fā)性刺激物為酸類,堿類,金屑鹽,溶劑等;常見皮膚致敏物有金屬鹽類(如鉻鹽,鎳鹽),合成樹脂類,染料,橡膠添加劑等;光敏感物有瀝青,焦油,吡啶,蒽,菲等.常見的疾病有接觸性皮炎,油疹及氯唑瘡,皮膚黑變病,皮膚潰瘍,角化過度及疲裂等.
4.10化學灼傷
化學灼傷是化工生產中的常見急癥.是化學物質對皮膚,黏膜刺激,腐蝕及化學反應熱引起的急性損害.按臨床分類有體表(皮膚)化學灼傷,呼吸道化學灼傷,消化道化學灼傷,眼化學灼傷.常見的致傷物有酸,堿,酚類,黃磷等.某些化學物質在致傷的同時可經皮膚,黏膜吸收引起中毒,如黃磷灼傷,酚灼傷,氯乙酸灼傷,甚至引起死亡.
4.11職業(yè)性腫瘤
接觸職業(yè)性致癌性因素而引起的腫瘤,稱為職業(yè)性腫瘤.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1994年公布了對人肯定有致癌性的63種物質或環(huán)境.致癌物質有苯,鈹及其化合物,鎘及其化合物,六價鉻化合物,鎳及其化合物,環(huán)氧乙烷,砷及其化合物,a—荼胺,4—氨基聯(lián)苯,聯(lián)苯胺,煤焦油瀝青,石棉,氯甲醚等;致癌環(huán)境有煤的氣化,焦炭生產等.我國1987年頒布的職業(yè)病名單中規(guī)定石棉所致肺癌,間皮瘤,聯(lián)苯胺所致膀胱癌,苯所致白血病,氯甲醚所致肺癌,砷所致肺癌,皮膚癌,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焦爐工人肺癌和鉻酸鹽制造工人肺癌為法定的職業(yè)性腫瘤.
毒物引起的中毒往往是多器官,多系統(tǒng)的損害.如常見毒物鉛可引起神經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造血系統(tǒng)及腎臟損害;三硝基甲苯中毒可出現(xiàn)白內障,中毒性肝病,貧血,高鐵血紅蛋白血癥等.同一種毒物引起的急性和慢性中毒其損害的器官及表現(xiàn)亦可有很大差別.例如,苯急性中毒主要表現(xiàn)為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麻醉作用,而慢性中毒主要為造血系統(tǒng)的損害.這在有毒化學物質對機體的危害作用中是一種很常見的現(xiàn)象.此外,有毒化學物質對機體的危害,尚取決于一系列因素和條件,如毒物本身的特性(化學結構,理化特性),毒物的劑量,濃度和作用時間,毒物的聯(lián)合作用,個體的感受性等.總之,機體與有毒化學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中毒后的表現(xiàn)千變萬化,了解和掌握這些過程和表現(xiàn),無疑將有助于我們對有毒化學物質中毒的了解和防治管理.
O4·5H2O,即膽礬),氫氧化鈉溶液,石灰石,鹽酸等。人們利用它們來物質及其變化的奧秘。進入化學實驗室之前一定要仔細閱讀實驗室規(guī)則,嚴格按照規(guī)則操作。因為很多的化學藥品對人體的危害性非常大,對環(huán)境也有較大污染。
 
  化學實驗室中的一些器材
 
  1、鐵架臺: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種儀器,一般常用于過濾、加熱等實驗操作
 
  2、燒杯:用作配制溶液和較大量試劑的反應容器,在常溫或加熱時使用
 
  3、量筒:量度液體體積

  4、集氣瓶:用于收集或貯存少量氣體,也可用作部分反應的反應容器

  5、試管:用作少量試劑的反應容器,在常溫或加熱時使用

  6、試管夾:用于夾持試管

  7、玻璃棒:用于攪拌、過濾或轉移液體
 
  8、酒精燈:用于加熱
 
  9、膠頭滴管:膠頭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
 
  10、滴瓶:滴瓶用于盛放液體藥品
 
  (一)藥品的取用

1、藥品的存放:一般固體藥品放在廣口瓶中,液體藥品放在細口瓶中(少量的液體藥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屬鈉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藥品取用的總原則

①取用量:按實驗所需取用藥品。如沒有說明用量,應取最少量,固體以蓋滿試管底部為宜,液體以1~2mL為宜。多取的試劑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亂丟,更不能帶出實驗室,應放在另一潔凈的指定的容器內。

②“三不”:任何藥品不能用手拿、舌嘗、或直接用鼻聞試劑(如需嗅聞氣體的氣味,應用手在瓶口輕輕扇動,僅使極少量的氣體進入鼻孔)

3、固體藥品的取用

①粉末狀及小粒狀藥品:用藥匙或V形紙槽
 
②塊狀及條狀藥品:用鑷子夾取4、液體藥品的取用

①液體試劑的傾注法: 取下瓶蓋,倒放在桌上,(以免藥品被污染)。標簽應向著手心,(以免殘留液流下而腐蝕標簽)。拿起試劑瓶,將瓶口緊靠試管口邊緣,緩緩地注入試劑,傾注完畢,蓋上瓶蓋,標簽向外,放回原處。

②液體試劑的滴加法:滴管的使用:a、先趕出滴管中的空氣,后吸取試劑b、滴入試劑時,滴管要保持垂直懸于容器口上方滴加c、使用過程中,始終保持橡膠乳頭在上,以免被試劑腐蝕d、滴管用畢,立即用水洗滌干凈(滴瓶上的滴管除外)e、膠頭滴管使用時千萬不能伸入容器中或與器壁接觸,否則會造成試劑污染

(二)連接儀器裝置及裝置氣密性檢查裝置氣密性檢查:先將導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緊貼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導管口有氣泡冒出,松開手掌,導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說明裝置不漏氣。

(三)物質的加熱

(1)加熱固體時,試管口應略下傾斜,試管受熱時先均勻受熱,再集中加熱。

(2)加熱液體時,液體體積不超過試管容積的1/3,加熱時使試管與桌面約成45°角,受熱時,先使試管均勻受熱,然后給試管里的液體的中下部加熱,并且不時地上下移動試管,為了避免傷人,加熱時切不可將試管口對著自己或他人。

(四)過濾 操作注意事項:“一貼二低三靠”“一貼”:濾紙緊貼漏斗的內壁“二低”:

(1)濾紙的邊緣低于漏斗口

(2)漏斗內的液面低于濾紙的邊緣“三靠”:

(1)漏斗下端的管口緊靠燒杯內壁

(2)用玻璃棒引流時,玻璃棒下端輕靠在三層濾紙的一邊

(3)用玻璃棒引流時,燒杯尖嘴緊靠玻璃棒中部過濾后,濾液仍然渾濁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濾液的燒杯不干凈
 
②傾倒液體時液面高于濾紙邊緣

③濾紙破損

(五)蒸發(fā) 注意點:

(1)在加熱過程中,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作用:加快蒸發(fā),防止由于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

(2)當液體接近蒸干(或出現(xiàn)較多量固體)時停止加熱,利用余熱將剩余水分蒸發(fā)掉,以避免固體因受熱而迸濺出來。

(3)熱的蒸發(fā)皿要用坩堝鉗夾取,熱的蒸發(fā)皿如需立即放在實驗臺上,要墊上石棉網。

(六)儀器的洗滌:

(1)廢渣、廢液倒入廢物缸中,有用的物質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2)玻璃儀器洗滌干凈的標準:玻璃儀器上附著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玻璃儀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熱的純堿(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滌,再用水沖洗。

(4)玻璃儀器中附有難溶于水的堿、堿性氧化物、碳酸鹽:先用稀鹽酸溶解,再用水沖洗。

(5)儀器洗干凈后,不能亂放,試管洗滌干凈后,要倒插在試管架上晾干。
作者:網站管理員
版權所有:漳州市海川商貿有限公司   閩ICP備12009774號-1
聯(lián)系地址:漳州市薌城區(qū)水仙大街黃金寶1號樓A幢17-19號 郵編:363000 聯(lián)系電話:0596-2872719 2876725
客服部:客服部